2024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2,343.44 万元股票杠杆平台股,同比上升 42.06%;实
(一)报告期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
1935年5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来到大渡河安顺场,身后紧跟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面前则是波涛汹涌、暗礁遍布的大渡河。身处如此困境,毛泽东紧锁眉头,伫立河边,手里的烟烧完了都浑然不觉,为前路忧愁。
当天深夜,一名穿着旧布长衫,脚蹬青色布鞋的老秀才见到毛泽东,从未相见的两人交谈甚欢,离开时老秀才给毛泽东留下了1句话,嘱咐毛泽东千万记住,谁没想到这1句话,竟拯救了2万红军的性命!这名老者是何身份,他又留下了哪一句话呢?这一切还得回到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4万大军来到大渡河安顺场那一刻说起。
一、决不做石达开第二
大渡河安顺场,是大渡河整段最适合大部队渡河的地方。自红军长征以来,战士边战边走,已经连续跋山涉水8个月,来到大渡河的时候,中央红军只剩下了2万余人,身后的蒋介石大军足足有20多万!
图|蒋介石
成竹在胸的蒋介石派出飞机四处散播传单,上面用鲜红的大字赫然写着“大渡河是红军覆灭之地”的标语。蒋介石早有计划,要将红军一步步逼到绝境,再度上演当年石达开的惨剧,毛泽东怎能不知敌人的心思,他在大渡河边许下诺言:“我毛泽东决不做石达开第二!”
说起这个石达开,也曾是太平天国名将之一,自从脱离洪秀全,石达开便和手下亲信制定了进军四川的战略方针,宝庆会战后,石达开一路溃败,始终没有建立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不论战绩如何,石达开始终对四川念念不忘,当年太平军起义的时候,他就一心惦记着进军四川,如今单干了,更是不顾一切想要去四川发展。
1862年9月,石达开集结全部兵力,制定了一个“三路进军,奇袭成都”的战略。三路大军,分别从云南、贵州、四川宜宾三地进军,石达开率领中路军从宜宾出发,当时宜宾进入成都的线路有两条:一条是较为平坦的大路,从大凉山到大渡河,东走峨眉、乐山抵达成都;还有一条小路,需要从西昌北上,经过大渡河安顺场一带,再走雅安进入成都。
大路较为安全,小路地形险恶,但是距离较近,迫不及待成为“川中王”的石达开决定走小路进入成都。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领4万大军来到大渡河安顺场,开始了为期29天的渡河。
图|石达开画像
当时,大渡河的水还没有上涨,河对岸也没有多少清兵,只有少量的彝族土司人马驻扎,不过这些散兵游勇根本对石达开构不成威胁。渡河第一步,石达开先是派遣了几百名骑兵率先渡河,到对岸查看情况,确认安全后这些骑兵又渡河回来向石达开报告情况。
其实,几百名骑兵既然已经成功渡河,石达开就应该让他们留在对岸,两岸士兵相互策应,更有利于大部队渡河。这一天晚上,石达开一位小妾生下了一个儿子,他高兴极了,命令队伍原地安营扎寨,设下酒宴,庆贺三天。
战争时期,兵贵神速,石达开彻底错过了渡河的好时机,等到三天后,大渡河水位上涨,一切都来不及了。大渡河地势险恶,两岸都是悬崖峭壁,平常河宽180米,涨水时可达300多米,如此危险的地方,就连当地的土司势力都很少靠近,所以石达开专门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
可没多久,当地的土司还是发现了石达开驻扎在大渡河安顺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这些人立马将石达开的行踪告诉了清兵,5月20日,清军各路人马将石达开大军围了个水泄不通。此等绝境,唯有拼死,石达开除了突破大渡河,别无选择。
21日,石达开组织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河,他派出5000精锐乘坐十几只木船和竹筏强渡,眼看就要登岸了,河水突然暴涨,所有船只木筏均被打翻,对岸清军的炮火更是像下雨般倾泻而下,5000精锐无一生还。
石达开又组织了几次渡河,均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只能改道松林河,虽然松林河河宽只有二三十米,但两岸都是垂直的悬崖峭壁,别说人了,猴子都爬不过去,石达开大军只能眼睁睁等死。为了保全剩下的士兵,石达开写下一封信,愿以自己的性命换部下周全。骆秉章同意了这一请求,石达开被活活剐死,他的家人也被全部处死。
从石达开抵达大渡河,到他魂断于此的所有故事,都被居住在大渡河岸边的一名老秀才尽收眼底。1935年,毛泽东率领2万中央红军再一次来到了石达开当年驻马之地,身后是几十万国民党大军,面前是湍急险要的大渡河,毛泽东皱紧了眉头……
图|大渡河安顺场段
二、红军不是太平军
大渡河水流湍急,毛泽东伫立峭壁上头,背着手暗自思量。红军比当年石达开抵达这里的时间还要晚半个月,大渡河已经进入了汛期,河面宽度最少也有300米,好在红军先遣队总指挥杨得志已经率领小股部队冒着大雨日夜兼程,消灭了国民党守军两个连,成功拿到了渡口的控制权。
1935年5月25日,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打响了,轻、重机枪一齐向对岸的敌人压制射击,17位勇士坐着小船沉浮于大渡河怒涛间,嘹亮的冲锋号不住地吹。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刘伯承和聂荣臻相继走出了防御工事,为了首长的安全,司号员放下了冲锋号,刘伯承大手一挥,说道:“继续吹!”红军总政治部部长肖华一把拿起了冲锋号,走到阵地前方,挺起胸膛吹了起来!
枪林弹雨中,17位勇士不畏艰险,成功抵达了对岸,登岸的时候,身后的大部队射出最后两发炮弹,正中敌群,勇士们当即从船上跳下来,冲锋上岸!强渡大渡河取得了胜利,但是后续的渡河工作开展得极不顺利,水流如此湍急,几次尝试架桥都没有成功,最大的船只一次只能容纳40人乘坐,往返一次要一个多小时,照此速度,中央红军2万多人过河起码得要一个月。
如今对岸敌人尚未站稳脚跟,只要抓紧时间渡河,完全可以抢占先机,趁敌人尚未形成围堵态势突破包围,所以红军只能进,不能退。毛泽东想来想去,到底如何渡河才是良策呢?警卫员见他半天不说一句话,便远远退到了一旁,以防打断主席思考。
图|李富春
就在这时,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大步流星走了过来,兴高采烈地说道:“有办法啦!”他这一嗓子直接打断了毛泽东的思考,毛泽东虽有不悦但没有多说什么。
李富春大笑着走到了毛泽东跟前:“莫要发愁啦,我刚刚去问了问附近的群众,这里有一位90多岁的老秀才,名叫宋大顺,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如何兵败人亡的,他亲眼见过!”
一听这话,毛泽东高兴极了,总算迎来了事情的转机,这个宋大顺既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一定对附近地形很了解,再加上他曾亲眼见证过石达开的悲剧,也许有渡河良策!想到这里,毛泽东瞬间来精神了,着急地问道:“他在哪?看来我们有必要去拜访一下这位老秀才了!”
李富春一把拉住毛泽东,笑着说道:“您还是多休息一会儿吧,我派人把他请过来。”毛泽东点点头答应了,若放在平时,自己有求于人势必登门拜访,可如今毛泽东率领大部队一路星夜兼程,2天时间走了300多里山路,脚底板全是生了脓疮的血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
深夜时分,疲惫的红军战士靠在一起休息了,四周都是明明灭灭的篝火,不远处,两名警卫员搀扶着一名老者,打着灯笼蹒跚而来。年过90的宋大顺身体还十分硬朗,身穿一件旧布长衫,脚蹬青色布鞋,一见面,毛泽东就开门见山问起了宋大顺对当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看法。
毛泽东不仅想从宋大顺这里求证一下历史真相,也是在考验眼前的老秀才是否真的了解当年那段历史。老秀才一口气道出了石达开兵败的原因,一共有三点:
其一,石达开抵达安顺场后派骑兵过河打探情况后,又要求他们回来,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消耗了士兵的精力;其二,石达开为小妾生子设宴三天,载歌载舞,乐不思蜀,极大延误了战机;其三,石达开忽略了五月多雷雨天气,大渡河涨水后队伍渡河将会更加艰难。因此三点,石达开必然会走向失败。
听完老秀才的讲述,毛泽东连连点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先生的话,句句都说到了我心里。毛泽东激动地说道:“先生高见,如今我是不愿意做石达开第二的,不知您可有渡河良策啊?”随后毛泽东简单说明了一下红军情况,宋大顺思量片刻,摇头晃脑地说道:“安顺场河水宽300余米,深30米,水面湍急,水下暗礁遍布,稍有不慎就是舟覆人亡。以4只小船,想要在敌人赶到前全员过河,无异于痴人说梦!”
毛泽东点点头,宋大顺说的这些他早已考虑到了。“安顺场渡河绝无可能,但大渡河上游却有可能。”说到这里,老秀才故意停顿了一下,招招手示意毛泽东靠近一点。毛泽东低下头,耳朵凑了上去,宋大顺神神秘秘地说道:“若红军不怕辛劳,大渡河往上300里有一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乃康熙年间所造,非走此桥,才有一线生机!”
一听这话,毛泽东激动地握住了老秀才的手,连连道谢,动情地说道:“您真是救了我们啊!”老秀才微微一笑,便站起身来准备离去,临行前,他一把握住毛泽东的手,留下了一句话:“一路上首长莫停留啊!”老先生走后,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毛泽东耳边,久久不能散去,没想到这简单的一句话,竟然救了2万红军的性命!
图|毛泽东
当晚,毛泽东就紧急召开了战略会议,将宋大顺提到的“渡河良策”告诉了众人,李富春赶紧拿出一张地图,仔仔细细研究起来。最终,毛泽东决定将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右路军交给刘伯承带领,继续从安顺场渡河,随后沿着大渡河北上泸定桥接应左路军。
林彪率领红一军2师、军团部和红5军团先走一步,率先控制泸定桥,为左路军渡河创造条件。毛泽东仔细估算了一下,在接下来的3天里,红军必须急行军160公里,抵达泸定桥。这项决定一出,许多机关战士都沉默了,李富春忧心忡忡地看着毛泽东,连日奔波行军,毛泽东的双脚布满了脓疮血泡,战士们的情况也没有乐观到哪去。但是,毛泽东下定决心“不做石达开第二”,红军不是当年的太平军,我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不怕艰险、不畏牺牲的精神,必将支撑红军走到最后!
三、红军飞夺泸定桥
图|飞夺泸定桥(油画)
5月26日正午,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指挥部气氛严肃,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右路军坚守安顺场,渡河成功后火速赶往160公里外的泸定桥。出发前,毛泽东对全军做出指示:只有夺取了泸定桥,我们才能不做石达开第二!在缺乏船只的情况下,右路军以最快速度完成渡河行动,收到消息的蒋介石急调川军两个旅飞速赶往泸定桥,命令西康军阀刘辉沿途阻击红军,拖慢红军行军速度,并炸毁泸定桥,破坏红军唯一的出路。
蒋介石双管齐下的计划十分完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红军绝对无一生还,但显然,最终还是出了“意外”!蒋介石的阻击计划一经发出,就被我军情报部门截获,中央红军迅速作出调整,决定提前一天夺桥,下达的前进命令从“十万火急”变成了“万万火急”!
在这里,毛泽东又想起了老秀才说的那句话,一路上绝不能停留,时间就是生命,就是胜利啊!28日,大渡河两岸下起了暴雨,红4团飞速向泸定桥急行军,对岸的川军也在争分夺秒向泸定桥增援,大渡河两岸,红4团和敌人开始赛跑!雨夜中,对岸增援的敌军突然点燃火把,红4团见状也赶紧点起了火把,让对岸的敌人误以为是自己人,两条火龙就这样燃烧在大渡河两岸,互不相让地朝前方行进。
后来,对岸的敌人实在累得不行了,便选择留在原地休息,红4团见状咬紧牙关,拼了命往前赶!本来预计3天的行军路程,硬是缩短到了2天,红军赶在29日清晨占领了泸定桥西头。至于西康军阀刘辉,本就与蒋介石貌合神离,收到命令后,象征性派出了几支小部队,随意拦截了一下,根本拦不住红军的前进步伐。等到我军赶到泸定桥西桥头的时候,刘辉刚把桥板掀去,见红军来了便匆忙撤退。只要铁索还在,我军就还有一线生机!
图|只剩下铁索的泸定桥
泸定桥,横跨于咆哮如雷的大渡河上,桥体共13根铁索,底部有9根,左右各两根,用作扶手。每一根铁索由1000个铁环组成,平常就在铁链上铺上木板,供人行走。泸定桥高于河面数丈,悬于半空,铺着木板时人走在上面都觉得头晕目眩,胆战心惊,如今只剩下了光秃秃的铁链,红军还要“飞”过去,光想想都觉得心惊胆战。时间紧迫,容不得迟疑,杨成武当即组织了一支突击手,由二连连长廖大珠带领22人踏索夺桥,率先通过铁索桥,三连背着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四连一边打掩护,一边传递木板。29日下午4时,红军飞渡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滚滚激浪上,全团司号员同时吹响了冲锋号,嘹亮的号声回荡在悬崖峭壁间,令敌人胆寒。
在主力部队的火力掩护下,22名突击队员踏上了铁索桥,飞快朝对岸行进。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打在铁索上叮当作响,两名突击队员不幸中弹,从桥上重重摔进了湍急的河水中,转眼就不见了踪影,看到如此情景,剩下的队员没有丝毫畏惧和后退,咬紧牙关,奋勇前进!光溜溜的铁索冰凉湿滑,光是趴在上面就要用尽全身力气,铺设木板的战士一只手紧紧抓着铁索,另一只手不断向前方传递木板,随着桥身的摇晃,刚铺好的木板又滑进了大渡河中,但战士始终没有气馁,咬牙继续向桥头冲去!
在敌人猛烈的攻势下,红军愣是从铁索桥上爬了过来,桥对面的敌人看着宛如战神附体的红军,不禁慌了神,赶忙在桥头点燃一把大火,妄想抵挡红军前进的步伐。廖大珠用尽全身力气,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同志们,冲过去!”一声令下,突击队员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越滚滚浓烟,和敌人撕打在一起。突击队成功上岸,后续的铺桥部队速度也快了许多,战士们踏在战友铺好的木板上,穿过重重怒浪,飞夺泸定桥!晚上7点,敌人彻底被击溃,红军成功占领了泸定城,大部队紧随其后,全部渡过了大渡河。
图|红军飞夺泸定桥(油画)
泸定城中,毛泽东激动地挥舞双手,对全体红军指战员说道:“同志们!我们用行动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不是太平军,我毛泽东也不是石达开第二,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又一次打空了!”刘伯承也站在这座有200年历史的铁索桥上,激动地说道:“泸定桥呀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终于胜利了!”
大渡河战役中,红军创下了无数奇迹,写下了世界军史最光辉的几笔:强渡大渡河的17名勇士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充分发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取得了大渡河两岸的控制权;大渡河当地的77名船工,得知红军遇险,连续摆渡7天7夜,为红军飞渡泸定桥争取到了宝贵时间;飞夺泸定桥时,22名突击队员踏索夺桥,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毫不畏惧,凭借一往无前的精神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为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掩护17名勇士过河的“神炮手”赵章成在危急时刻,连发4颗炮弹,全部落入敌群中,有效压制住了敌人的火力,凭借一人之力扭转战局;红4团突破人体极限,一天一夜强行军240里,放眼世界,只有红军做到了,这就是长征精神!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后,红军的长征之路并没有结束,突破国民党川军的围追堵截后,红军来到了长征期间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样伟大的精神,这样宏伟的胸襟,放眼世界,唯有毛泽东和他带领的红军队伍拥有!长征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半个世纪后,大渡河畔一座丰碑拔地而起,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纪念碑揭幕的那一天,曾亲身经历过大渡河战役的杨成武将军再次回到了泸定桥,主持了揭幕仪式。
图|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长征胜利25周年的时候,聂荣臻元帅亲自选址,将我国的一处卫星发射场定在了大凉山中,一枚枚火箭从这个曾经漫山遍野都亮着火把的地方直射云霄股票杠杆平台股,乳白色的箭身上,有一个鲜明的标志——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