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朝鲜个人股票质押融资,一个战士坚守在公路旁,突然,从公路上开来了大批的美军坦克】1951年,抗美援朝时期,一个战士坚守在公路旁,突然,从公路上开来了大批的美军坦克,然而在危急关头,这个战士孤身一人仅用一把枪和几颗手雷就破坏了美军几乎一个师的坦克。
这位志愿军战士叫做谭秉云。
1951年9月,志愿军总部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时让他参加“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典礼。他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受到领导人的接见。
1952年夏天,金日成在志愿军司令部接见了谭秉云,对他的勇气表达了充分地赞许,不久后朝鲜方面为谭秉云颁发“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谭秉云出生在重庆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苦。
20岁那年,他被乡里的保长抓了壮丁,成为一名国民党战士,本以为就此可以改变因为贫穷就要给别人做牛做马的现状,然而现实并不是他想的那样。
在国民党的队伍里,军官的作风很不好,经常动不动打骂士兵,还无缘无故克扣战士的军饷,现在参军还是过着这样的生活,让他难以接受。
于是在1948年12月,谭秉云跟随几个战友一同改变方向,之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
不久,他跟随部队一起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著名战役。而且在第二年,谭秉云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时就立下了三等功。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谭秉云接受到了上级的通知,积极加入了志愿军,跟随着大部队远离家乡,一起前往了朝鲜。
1951年5月,美军集结兵力意图截断我军的后撤路线,在没有防备的紧急情况之下,我军不得不向北方撤离,防止美军的突袭。
为确保南岸部队安全转移,谭秉云所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9兵团27军80师239团从东线赶到金化东南40公里处的390高地,构筑野战防御工事,以阻击敌人的进攻。
5月24日傍晚,239团到达上级指定位置。谭秉云将全班分成三个战斗小组,自己带着战士毛和担负最危险的爆破任务,前出设伏,其他两组就地隐蔽待命。
挖好战壕后,谭秉云让毛和们躲在散兵坑里。
由于谭秉云对坦克比较了解,还有对抗的经验,他在黑夜里用微弱的光亮探寻着四周的地理环境,他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发现这段公路正好夹在了山岩与小河,地势陡峭且非常狭窄,坦克完全无法发挥优势,这就是最好的阻击地点,于是他选择在一笼树丛里隐蔽起来。
第二天凌晨,谭秉云推了一下正在打瞌睡的毛和,“有情况!”
此时他们两人都感受到了脚下的土地在微微地颤抖,身旁树叶上的露珠随着大地的抖动,不断地滴到土里。他俩扒开眼前的树叶一看,几辆坦克开着大灯正迎面开来。
两个人对着美军部队仔细观察了一下,可始终无法数清到底有多少美国人要从这条小道经过。
于是谭秉云命令毛和留下接应,自己揣着三颗反坦克手榴弹离开工事,沉着勇敢地迎着坦克爬去……
每出现一辆坦克,谭秉云的心情就紧张一分,这些坦克的数量明显不是小数目,差不多要有一个师,所以他要在此时将所有的美军部队挡住,那么后方的大部队也就不必承担被装甲部队追击的危险了。
于是,他悄悄地从腰间摸出了一颗苏制的反坦克手雷,将手雷粘在了坦克屁股上,谭秉云仔细一看,但是吃了一手雷的坦克并没有被打“死”。
谭秉云急坏了,于是他不顾一切地冲上公路,提着手雷追上坦克,对准履带缝隙插了进去,用力一扯拉环。手雷爆炸了,他还没来得及卧倒,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额头。眼前一黑,他昏昏沉沉地倒在了公路上。
这时,毛和大叫着“班长”“班长”,他看到谭秉云的脑袋上流了很多血,他掏出急救包,就往谭秉云头上缠。
谭秉云顾不上疼痛,直接问坦克去哪了,毛和说:“完啦!坦克已经报销啦!”
一听这话,谭秉云才松了口气。
不过,这个时候的谭秉云手里只剩下最后一颗手雷,他顾不得疼痛,找准目标就扔出了第三颗手雷,但是这次和第一颗手雷一样,还是没有扔中目标。
急中生智的他,第一时间给毛和打手势,他自己去吸引对方的火力,让毛和找机会炸掉坦克,最后在他的掩护下,毛和也扔中了目标,成功炸毁第二辆坦克。
不过此时的谭秉云已经有了经验,知道仅凭一颗雷是解决不了一辆坦克的,所以他丢完之后又端起步枪对着坦克一顿猛扫。
不过他这么做只是在吸引火力,因为他早已看到了另一边的战友绕到了坦克后方。
由于前方的道路被炸毁的坦克堵住,周边又被志愿军的火力所笼罩,派兵前来清除炸毁的坦克也只是来送死罢了。
就这样,谭秉云靠着一个人、一杆枪、三颗手雷,将美骑二师拒在山谷之外。待到天亮时分,美骑二师才将被炸毁的坦克彻底清除,但是此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八个小时,我军的主力部队早已冲出包围圈。
战后,谭秉云被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还被朝鲜授予“一级战士”勋章,后来在国庆观礼台上,中央首长握着他的手称他为:“天下最大的救命菩萨”。
江山代有才人出个人股票质押融资,各领风骚数百年,力挽狂澜于既倒, 扶之大厦于将倾。谭秉云以一己力打退了进攻的敌人,成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