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7月26日在日本东京一家连锁超市拍摄的货架上的大米(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钟雅摄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我国生猪养殖分布广泛,东部地区养殖密度极高,跨区域生猪调运频繁,非洲猪瘟的暴发影响了生猪存栏,进而抑制饲料需求。
非洲猪瘟的相关知识
非洲猪瘟病原体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East 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黏膜明显出血。
通常认为,只有一种ASF病毒血清型。最近的研究报道,基于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可以将32个ASFV毒株分成8个血清组。目前为止,通过对已知所有的ASF病毒毒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证实了23个具有多个亚组的地理相关基因型,这说明ASF流行病学的复杂性。
ASF的病原是单一的、有囊膜的、存在于细胞质内的双链DNA 病毒,是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该病毒在环境中较为稳定,在空气中能保持活性数日,在血液、粪便和组织中可长期存活,在未熟肉品、腌肉、泔水中可长时间存活,在冻肉中可存活数年至数十年。
非洲猪瘟宿主
在自然的丛林传播环节,软体的、无眼的蜱虫(也称钝缘蜱)与非洲野生猪科动物都是ASFV的天然储存宿主。蜱虫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病毒。猪科的所有物种都易感染,但仅对家养猪、野生家猪以及它们的近亲欧洲野猪致病。非洲野生猪科动物是ASF的无症状携带者,并作为非洲部分地区的病毒宿主,包括疣猪(非洲疣猪和荒漠疣猪)、非洲灌丛野猪(非洲野猪)和假面野猪和巨型森林猪(巨林猪)。
非洲猪瘟分布
非洲猪瘟普遍存在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东欧和高加索、意大利撒丁岛、中国大陆等地区。在国内,自去年8月3日公布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到今年2月底,农业农村部累计公布近百起疫情,猪瘟从北至南蔓延到大部分生猪养殖省份。国内肉类供应严重依赖养猪行业,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家养猪,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治对全球生猪养殖行业至关重要。
去年,全球共22个国家报告6200多起疫情,新增疫情国家数量同比上升30%,疫情数量同比增长10.7%,部分国家呈现大暴发、大流行态势。截至今年1月20日,我国先后有25个省份发生家猪和野猪疫情104起。不过,疫情点状散发,并未流行蔓延,且发生势头开始减缓。今年,非洲猪瘟国际疫情形势更加严峻,非洲猪瘟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非洲猪瘟在我国的传播路径
去年8月1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一养殖场发生疑似疫情,存栏383头,发病47头,死亡47头。8月3日,由技术部门的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进行确认,为非洲猪瘟。截至今年2月25日,农村农业部公告的数据显示,全国尚未解除疫情封锁14起。农业部认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针对非洲猪瘟在国内的传播路径,农业部在多个场合进行过说明,主要传播路径为厨余泔水喂食和人、环境交叉感染,二者占据75%以上的传播病例。
非洲猪瘟防治工作的艰巨性
国内生猪产销量较大
国内生猪生产和消费占全球近一半的份额。根据USDA的预测,去年,我国生猪产量为541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93%;消费量为5572.5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49.52%。
国内生猪养殖密度高
我国生猪养殖密度非常高,其中东部地区是绝对的养殖密集区,生猪养殖密度远高于欧洲和非洲,面临疫病的时候,很容易扩散和传播。
图为生猪养殖结构变化
另外,小规模农户庭院养殖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涵盖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大部分地区,这无疑增加了国内控制疫情的难度。半集约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同国内人口分布一致。
我国生猪养殖商业化核心区域可分为以冀鲁豫为核心的北方区域、以川渝为核心的西南区域、以粤桂闽为核心的华南区域。
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引了Oh and Whitley的数据,我国北部平原、西南、华中与华东地区占据了猪肉产量的70%。这一现象造成生猪异地调运活跃,2017年中国大陆出栏生猪6.89亿头,其中跨省调运达1.02亿头。活畜的调运引起和增加了动物疫病的传播风险。国内生猪养殖数量较大,分布极为广泛,生猪养殖几乎涵盖除新疆和西藏外的大部分区域,并且东部地区生猪养殖密度极高,为疫病扩散提供了流行病学基础,从而加大了防控难度。
国内针对非洲猪瘟采取的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胡春华副总理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两次印发通知对防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要求坚决阻断疫情传播和蔓延,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
农业农村部多次召开部常务会、专题会议和视频会议,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严格落实疫情排查、疫情扑灭、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限制疫区生猪及其产品调运、加强运猪车辆监管、提升基层动物防疫能力和水平等重点措施,果断处置疫情,严防疫情扩散蔓延。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农业农村部先后发布多项公告、应急方案。
其中,《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年版)》明确非洲猪瘟疫情的确诊和报告程序,细化疫情的分级标准,并根据不同级别规定了相应的响应措施。重点对应急处置措施、解除封锁和恢复生产相关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最大程度平衡疫情控制和对生猪养殖的影响。
非洲猪瘟对蛋白粕市场的影响
对饲料产销的影响
图为国内饲料累计产量
图为国内饲料产量累计同比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规模饲料企业的饲料产量为24213万吨,同比下降14.93%,统计口径调整后同比增加3.4%。为进一步确定去年国内的饲料产销情况,这里参考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的数据:去年饲料产量持平于前年,其中猪料、蛋禽料及水产料、反刍料总产量同比增长,而肉禽料及其他特种动物饲料产量同比下降。
非洲猪瘟疫情春节之后再度暴发,业内人士对今年生猪存栏的看法很不乐观,预计生猪存栏将下降20%—30%。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公布的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可对这个判断进行验证。
图为国内生猪存栏变动
图为国内能繁母猪存栏变动
对豆粕需求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国内猪肉累计产量为5404 万吨,且调研发现,料肉比在2.88—3.11之间,取均值3.01。
去年的饲料需求为:猪肉产量5404万吨×料肉比3.01,即16266.04万吨。
今年,非洲猪瘟导致的需求下降预估:
乐观偏中性情景:生猪存栏下降15%—20%,猪料需求下降2440万—3253万吨。
中性偏悲观情景:生猪存栏下降20%—25%,猪料需求下降3253万—4066万吨。
上述数据包括商品饲料和自配料,生猪存栏下降会导致饲料需求下降,并产生挤出效应:散户大量退出,商业养殖补缺,商业饲料需求实际略好于整体。
下面对工业饲料进行估算:
去年的工业饲料产量数据还未公布,工业猪料产量暂且按照9550万吨计算。
乐观偏中性情景:生猪存栏下降15%—20%,工业猪料需求下降1432万—1910万吨。
中性偏悲观情景:生猪存栏下降20%—25%,工业猪料需求下降1910万—2387万吨。
我们预估工业猪料需求下降1400万—2400万吨,中心线为1910万吨。
保守一些,按非洲猪瘟导致生猪存栏下降15%计算,饲料中豆粕混合量按18%(自配料波动大,统一成18%)计算:
全部猪料16266万吨×15%×18%=440万吨
禽料预计小幅增加5%,禽料中豆粕用量按照25%计算:
8800万吨×5%×25%=110万吨
一增一减,豆粕需求实际下降330万吨股票购买平台,再加上鱼粉等杂粕进口量的增加,可以得出今年豆粕需求下降360万吨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