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网上开通股票杠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12月18日,重塑岭南“海上香路”文化品牌专题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杂志社指导,东莞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南方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省文史馆馆员、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及有关领域专家学者、相关企业等40余人出席,围绕《海上香路——中国与世界》(以下称《海上香路》)一书展开交流,就重塑岭南“海上香路”文化品牌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南方》杂志 李梦醒 拍摄
《海上香路》展现的深度调研结果
“我认为,《海上香路》是岭南文化‘双创’的崭新成果,它的出版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南方日报社原社长、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原主任杨兴锋评价,从挖掘“海上香路”的历史文化,到展示世界香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重塑“海上香路”的战略构想,畅想世界香业和“海上香路”的图景,既反映了参事调研组选题的精准和高度,也体现了作者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杨兴锋谈到,以“海上香路”有力的史实,包括鉴真东渡、中国皇后号等来说明,“香料”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海上香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是献给“一带一路”和海丝申遗的很有价值的礼物。
专家热议。《南方》杂志 李梦醒 拍摄
此外,杨兴锋认为,“海上香路”是中国和南洋双向的“香路”,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人文性的连通之路,它既是贸易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路。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明确提出“海上香路”是人文经济学的实践场景。重塑海上香路,能够以人文历史为经,以现代经济为纬,“以香促文”,“以文促香”,既能够讲好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文故事,又能够深化与香路沿线经济体的经贸合作,为经济全球化、经济人文化注入思想活力。更为未来广东大打“香文化”品牌,发展沉香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同时,讲好人文湾区融合的故事,促进湾区民心相通,增强港澳群众对湾区的文化认同,对国家的民族认同带来更广阔空间。
省文史馆馆员、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认为,《海上香路》一书最后提出的重塑“海上香路”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角度。他强调,重塑应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是产业重塑,沉香产业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涉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包括贸易方式的创新。其次是文化重塑,“海上香路”文化代表着开放包容、互联互通的精神,要讲好岭南沉香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海上香路》,可以表达为两个‘场’。一是场景。先民不仅用香以表达对超自然力即神祇的敬畏之心,还是身心和谐、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媒介,清静、安祥、古雅与仪式感是焚香场景的典型写照。从其文化价值来看,海上丝路、海上香路带来了不同文化圈之间的交流互鉴,也赋予了岭南文化鲜明的海洋文化禀赋与开放包容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品格。中华文艺也与香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都少不了香的袅袅氤氲。二是气场。重塑岭南海上香路文化品牌,要挖掘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中深厚的文化积淀,讲好新时代大湾区香文化故事,以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潮文化、文艺方式去激活,形成浓郁的香文化气场,打造出圈爆款的沉香文化IP,推动海上香路这一岭南文化事项创新发展。”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文学研究中心)所长詹双晖说道。
谈问题、谋发展
“沉香产业所涵盖的一二三产业中,种植面积不断增长(种植达10年以上的树木已经有相当规模),种植、结香、加工的能力加快迭代升级,推动产业下游形成稳定的支撑。沉香消费市场正在形成。有研究估算,当前全球沉香文化相关产值大约在2000多亿人民币的规模,我们国内则大约为100多亿,并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广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会长、广东省人大文化咨询专家张承良向与会人员介绍近期调研成果,并指出了当下沉香产业存在的问题。如:产品形态单一,还主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陷于低水平竞争。产品功能有待拓展。目前而言,沉香产业还是以玩赏性的手串、线香、精油、香粉等为主,而在与大健康、中医药等方面都还没有走出瓶颈,导致产业一直无法走出低水平竞争的局面。此外,标准缺失与行业品牌缺失也影响了有市场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无法带动产业往高端发展。
《海上香路》亮相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受访者供图
仅针对莞香发展,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孔庆夫谈到,建议东莞文化管理部门和莞香产业所在地,继续深化对于莞香相关技艺、技能和文化内涵的学术研究,并以《海上香路》本论著为基础,对本书研究的莞香产业内容等,实现“可视化”的转化和推广,通过不同时长的短视频、短广告、长广告,以及系列性纪录片的拍摄等,进一步扩大东莞莞香产品、行业和产业的内涵式和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省政府参事,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赖斌作为课题组代表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强化科学规划和政策保障。出台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把沉香树作为“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绿化树、珍贵树、致富树和灵魂树摆上特殊位置,将沉香产业作为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定位、合理布局、错位发展。各级财政积极支持沉香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支持政策有机结合,落实沉香产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沉香产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更新技术、研发新品、优化产业链。二是完善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尽快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和大湾区标准,将沉香产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如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列入农产品标准制定范畴,优先立项。支持香料产业较为集中的东莞、茂名、中山等地市,设立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出台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保障沉香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建立香料种质资源库,严格保护优良种质、野生古树母树等,防止无序嫁接及盗伐盗采。
三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大湾区沉香种质资源库、基因库、母树保护地和杂交核心育种园,高水平建设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种苗新品种选育、药品和保健品开发。加大推动岭南香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结合,与文旅、健康等产业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整合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沉香科研攻关,协同解决药食同源问题。
四是破除国际贸易壁垒。加强沉香进出口贸易政策宣传,鼓励企业推出深加工产品,抢占国际沉香产业千亿市场。加强与海上香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争取在沉香资源保护、品种选育、高效种植、功能开发、加工、贸易等领域深入合作。
畅想沉香新天地
“建立大湾区沉香种质资源库、基因库、母树保护地和杂交核心育种园,高水平建设示范基地,推进标准化种植。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种苗新品种选育、药品和保健品开发。加大推动岭南香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结合,与文旅、健康等产业融合,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整合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沉香科研攻关,协同解决药食同源问题。”关于沉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省林业局原一级巡视员彭尚德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沉香戒指 受访者供图
放眼地方实践,东莞市大岭山镇还在沉香文化上进行了更多新探索:多年来,大岭山积极探索“一红二源三香”文化发展路径,其中清幽的莞香便是“三香”之一。大岭山从2009年起,先后将莞香制作技艺申报为市级、省级、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发展了国家级非遗(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黄欧及省级非遗(莞香制作技艺)传承人汤锦华,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岭镇内的尚正堂莞香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为东莞唯一上榜企业,鸡翅岭村也获评广东省莞香(女儿香)文化之乡。大岭山莞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园也将继续规划建设集“产、城、人、文”于一体,具有“宜创、宜业、宜游、宜居”等特征、多产业跨界融合、一二三产业全覆盖的“莞香小镇”,打造成为具有旅游度假、健康养生、都市休闲、特色美食等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区,打造国内最大规模的沉香生态有机种植园和芳香植物园。大岭镇牵头创作的歌曲《悠悠女儿香》、入选全国广播剧精品展播的4集广播连续剧《女儿香》等文化精品更加深了广大群众对大岭山莞香特色文化的了解,不断擦亮莞香文化品牌。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李梦醒
【通讯员】周智慧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周丽娜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若川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网上开通股票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