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粤商担当
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都·湾财社对话百名“新粤商”
谈到“百千万工程”,他们说:
融入国家战略,实现电缆民企自主
回乡投资是责任,更为守“根”
农业品牌化带动农户营收翻番
借科研力量化盐碱地为耕地
将乡村振兴产品送上米其林餐桌
......
城乡之和谐,区域之共荣,是现代化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广东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奋力书写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这项工程以县域为切入点,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从产业振兴到风貌改善,从机制改革到民生提升,构筑起城乡协调发展的广东样本,为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场事关全局的实践中,粤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沉稳厚重的责任感,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重要力量。他们既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先锋,又是乡村振兴的桥梁,用智慧与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动人篇章。
为记录这一历史进程,南都·湾财社在2024年特别推出《赋能百千万工程 湾财对话百名“新粤商”》专题栏目。栏目通过对话多位粤商代表,挖掘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聚焦民营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生动实践,向世界讲述了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非凡探索。
城乡之美,不仅在于田园与城市的自然交融,更在于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共鸣。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百千万工程”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城乡大地,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了“广东方案”。从乡村的田野到城市的高楼,这项以县镇村为基本单元的战略工程,正在以全域协同的模式,绘就一幅城乡共荣的壮美画卷。
过去两年,广东紧扣“百千万工程”目标,从生产的源头破题,以产业为引擎撬动城乡经济循环。其中,县域经济是“百千万工程”的支点,也是区域发展的稳定器。这一背景下,南都·湾财社在走访中挖掘出了一批粤商典范,它们的实践案例,为城乡融合发展书写了鲜活注脚。
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表示,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撑,通过参与制定行业高压标准,为工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助力;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汕头市工商联主席、宏辉果蔬股份有限公司实控人黄俊辉则分享了企业如何通过全产业链模式,为乡村注入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由点及面的产业布局,不仅促进了资源的高效流动,更让城乡在发展中找到相互赋能的最佳路径。
“百千万工程”的美,除了经济指标的提升,更在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与生态文明的提升。绿美广东行动的全面铺展,让山川田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从粤东到粤西,从珠三角到粤北,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的努力,让城乡面貌愈加和谐美丽。
在南都·湾财社的采访中,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汕尾市工商联主席、林润集团董事长彭晋谦表示,通过文旅与科创的融合项目,企业在汕尾投资建设高端乡村酒店和孵化器,为传统村落赋予了现代化的新生命。这些粤商以“点”为支撑,以实践为画笔,正汇聚星星之火,描绘出连片成势的壮美画卷,生动诠释了城乡新面貌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百千万工程”不仅是城乡共融的经济蓝图,更是彰显社会责任的大舞台。在这场与时俱进的探索中,粤商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扛起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在走访中,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珠海工商联主席、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凡介绍了企业长期扎根基层,通过精准医疗帮扶,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医疗支持,同时助力乡村医疗体系的完善。这些充满温度的实践,不仅是对“百千万工程”内涵的生动注解,更是粤商精神的真实写照。
总结既往,不忘展望未来。“百千万工程”走过两年的探索之路,已初见成效,但前路更为辽阔。按照广东省委提出的“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广东将继续锚定城乡协调发展的时代课题。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创新、促进开放,探索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产业振兴仍是根本,城乡风貌提升仍是重点,而社会责任更将成为推动工程深入人心的重要力量。
当“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版图逐渐清晰,广东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本也愈发鲜活生动。从县域经济的崛起到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从绿水青山的生态画卷到科技创新的产业高地,这项战略工程以真抓实干的姿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广东路径。
如果说“百千万工程”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那么粤商则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城乡之间架起一座座共荣共生的桥梁。无论是产业的振兴,还是公共服务的补位,粤商群体用智慧与实干,为这场关乎全局的伟大实践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粤商的担当,体现在行动的深度与广度之上。蔡仲光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讲述了企业的责任。他在采访中分享,企业参与了电缆行业30多个高压标准的制定,并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到生产与技术创新中。同时,远光集团积极响应“绿美广东”行动,通过公益植树与资源节约型产品开发,助力乡村生态环境改善。这些实践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更多科技含量与绿色发展动力。
社会责任的担当,也贯穿于粤商助力乡村振兴的多维度探索中。在采访中,黄俊辉分享了企业在农业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努力,从优化种植到加工流通,再到乡村市场的直接对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与市场拓展。企业还通过捐资修路、植树造林等方式,改善地方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整体风貌。这种以产业为核心、以社会责任为支点的实践,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
在汕尾,彭晋谦通过文旅与科创的结合,推动乡村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服务经济的转型。他们投资建设的孵化器,不仅吸引了本地大学生回乡创业,也带动了500余个就业岗位的生成,为地方经济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企业还积极参与地方公共设施建设,如出资建设体育馆,资助家乡大学生。这些生动实践表明,粤商对乡村振兴的助力,已然超越了经济层面,更多体现出文化传承与社区责任的深度融合。
“粤商二代”、广东省工商联执委、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批发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德才则将视野投向返乡青年。他在采访中提到,通过打造农文旅产业,企业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林德才倡导轻资产创业模式,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创业机会和发展平台。企业还通过农耕文化的传承,赋予乡村经济更多文化内涵,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动力。
通过深度采访,这些粤商的故事不仅得以记录,更让公众看到了“百千万工程”背后的民企力量与社会价值。粤商的行动远不止是经济层面的贡献,更是对社会进步与共同富裕的一次次有力回应。他们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的篇章,是城乡融合发展中最鲜活的注脚,也为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树立了榜样。
粤商之力,是“百千万工程”迈向深入的坚实基石;社会责任之光,是城乡融合发展中最温暖的底色。在这场历史性的时代实践中,广东民营企业家以创新与担当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城乡共荣画卷。未来,“百千万工程”将继续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而粤商群体也将在责任与使命中勇毅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鲜活的广东经验,用智慧与担当书写新的发展篇章。
专题请戳:《赋能百千万工程 湾财对话百名“新粤商”》
南都融媒出品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南都·智库研究员 苏梦茹
设计: 郭红霞
制图:潘欣(即梦AI)安全股票配资门户